<

論文集

2020登山研討會

周靜容設計/繪圖

大會資訊

時間

民國 109 年 9 月 18 ~ 19日(五/六)

地點

經典飯店范特奇堡
(南投縣魚池鄉秀水路69號04-92899999)

對象

  1. 相關政府機關與登山團體
  2. 大專院校登山社團
  3. 有興趣參與的民眾


徵稿議題

開放山林政策包含「開放」、「透明」、「服務」、「教育」與「責任」五大主軸,實際作為包括國家公園及林務局轄下保護區申請進入單一窗口的設立、各縣市山地管制區的逐一解除、林道管車不管人、簡化入山申請程序及縮短作業天數、整建山屋設施及改善山區通訊、同步推廣山野教育與山岳嚮導培訓、修訂「國家賠償法」與落實登山者自主管理。本項議題將聚焦開放山林政策的成果回顧與展望。

山林開放之後,面對登山的風險,除了搭配政府的安全管理機制外,更需仰賴的登山者安全自律的觀念與落實,才能真正減少山域事故發生的機率,本次研討希望夠透過實際案例,檢討山域事故處理各個環節的課題與建議對策。

本子題可以探討的面向包含:開放山林政策、登山管理、登山法規、登山安全、山域事故

登山健行是國人在山域地區之主要遊憩活動之一。山域步道管理因不同管轄法規及機關作業習慣不同,在步道分類分級上會產生差異,與之對應的設施計畫、管制服務措施,也隨之有差異。因此,一旦橫跨兩個以上的轄區就會面臨分級基準不一致的問題,對於行政管理或使用者習慣均有不利影響,若有一體適用的步道分級原則,同時兼顧步道連續性事實,並讓轄區管理單位有統一可援用的基準,也可以簡化政府機關間的協商,對於健全步道發展有一定的助益。

如何建構統一的分級架構,可以因地制宜同時兼具整體性,除了從法制面、環境面探討外,亦可從體能分級(登山生理學)的角度切入,建構新的分級方式,讓登山使用者有一個可以依循的標準。

本子題可以探討的面向包含:步道分級、步道資訊、步道設施、登山體能/生理學

開放山林政策投入經費整建山屋和步道,企圖優化台灣登山環境,山屋的發展應兼具環境維護、安全避難、旅遊服務等角色,山屋的設置需搭配步道發展定位,在荒野型路線上應儘量不設置山屋,以維持其原始性;對於大眾型路線,則應透過山屋的服務與管理機制,減輕人群對環境的影響,兼顧環境保護與山岳旅遊發展。

山屋的管理運營與登山產業發展息息相關,若要提升山屋服務品質,亦需建構適當的登山產業鏈,持續培養相關人才、深化傳承,才能建構優質的山屋文化。國內的山屋由政府編列預算興建及維護,山屋管理及環境維護由政府自行管理或訓練志工、委託民間專業單位管理,山屋服務主要透過民間協作產業提供。本項議題希望著重山屋使用、山屋相關產業的討論,為登山產業發展找到新的出路。

本子題可以探討的面向包含:登山產業、山屋服務、山屋管理、登山協作

山林開放政策的推動,需透過登山教育培養的自律精神,登山自律除了安全自律,另一個面向則是生態自律,從環境倫理的高度重新檢視登山教育內容,在觀念宣導方面,應從靜態保育管制轉化為積極的永續登山理念,培養登山者成為「生態人」,在具體的登山行為中融入永續概念。

台灣步入少子高齡社會後,如何提升中高齡者的健康素質,成為國民健康的重要指標,如何透過身體保養,在進入中高齡後仍可以繼續登山,也是永續登山的重要內涵;本議題擬從登山營養、醫學保健的角度切入,讓登山從「有傷筋骨」的污名中脫困,並建立適合國人的登山養生之道。

本子題可以探討的面向包含:環境倫理、登山自律、無痕山林(LNT)、野生動物遭遇、登山醫學、中高齡登山

活動資訊

演講

臺灣山林開放後的期許與提升

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 負責人
麥覺明


會議議程/重要時程

論文截稿日期

2020/8/10

摘要500字,6/25前提供

會議花絮

點擊開啟原始圖檔 點擊開啟原始圖檔 點擊開啟原始圖檔 點擊開啟原始圖檔